欢迎访问公学教育网站!

搜索
这是描述信息

咨询热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
>
最佳实践指南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总结与思考

公学·前沿

NEWS CENTER

资讯分类

公学·联络

公学·联络

发布时间:2021-06-18 18:50:11
雷先生(微信同号) 18911093735
刘先生(微信同号) 15652979985
李先生(微信同号) 15926998785
张女士(微信同号) 13235608958
12
323

资讯详情

最佳实践指南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总结与思考

  • 分类:护理指南
  • 作者:
  • 来源:
  • 时间:2021-08-04
  • 访问量:0

[Description]旨在探讨如何将最佳实践指南引入到教学之中及其初步应用效果

最佳实践指南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总结与思考

[Description]旨在探讨如何将最佳实践指南引入到教学之中及其初步应用效果

  • 分类:护理指南
  • 作者:
  • 来源:
  • 时间:2021-08-04
  • 访问量:0
详情

 最佳实践指南也被称为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严格按照标准的方法学,通过系统综述生成的证据,结合患者价值观及偏好以及对各种备选干预方式进行利弊评价之后提出的最优指导意见。根据“6S”循证资源金字塔[2],指南可能是目前国内护理人员可获取的最高级别资源类型。
 
 理论上,教学中引入指南可能达到3个目的,从循证护理理念与身俱来的评判性特质来看,指南在教学中的引入可以培养护理专业本科学生(护生)评判性思维;从教学理念及方法来看,相关指南可以指导护理教学的改革;从教学内容上看,指南中经过评鉴的最新科学研究证据可以补充护生的前沿专业知识。但如何将指南引入到教学之中,达到上述目的,目前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自 2015 年成为国内首家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最佳实践指南研究中心(RNAO-BPSO)以来,获得其授权并于 2016 年完成对其 8 部护理指南进行中文翻译,并尝试将其中适合的指南内容融入学院的教学之中,取得了初步的效果,现将做法及经验总结如下。
 
 一、深入调研课程,遴选最佳实践指南年,通过各课程组内部讨论,学院层面总体分析,发现教学存在 2 个问题:(1)大多课程正在处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护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转变之中,但缺乏相关具体指导文件;(2)教师讲授主要依据最新版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籍,但教材本身的滞后性却难以避免。结合上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 RNAO-BPSO 专家的指导下,选择其中 3 部在学院教学中进行应用,基本情况如下。
 
 1.《促进以患者为中心的学习》():于 2012 年发布[3]。该指南的目的是促进以患者为中心的学习,使患者能够为自己的健康 / 学习采取措施。换言之,该指南主要内容为“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健康知识学习策略。经过 RNAO-BPSO 专家及各课程组讨论,从理念上看,护生可以被视作教育者的服务对象(client);从指南契合度上看,其中的推荐意见契合学院“以护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其恰当地应用于教学中,以更好地发挥教师“教”
 
 和护生“学”两个主体的作用。学院将该指南应用于多门课程,如护理学基础、外科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实践”
 
 (双语课程)。
 
 2.《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的评估与管理》():于 2013 年发布[4]。该指南是为护士及其他临床工作者们提供可以识别、评估患者是否处于糖尿病足部溃疡高危组的循证指南,从而为高危组患者提供专业的伤口护理。内科护理学及社区护理学课程组在其课程教学中引入了指南中的部分内容。
 
 护生通过学习此指南内容,可获得对糖尿病足部溃疡进行评估、护理与评价的最新知识。
 
 3.《疼痛的评估与管理》(Pain):于 2013 年发布[5]。健康评估课程组在本科健康评估课程的“疼痛评估”教学中引入了《疼痛评估与管理》指南,帮助护生了解并掌握最新的疼痛评估理念和目前国际推荐的疼痛评估流程与方法。
 
 二、周密设计方案,多轮方案论证各课程组教师反复研读指南,多次深入讨论其中的核心内容,从中抽取能够应用于课堂或实践教学的推荐措施及相关工具等,相应调整课程设计及教学内容及大纲。总体设计方案为: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指南学习。
 
 第一课堂为由师生主导的多种形式的指南应用及内容学习,暑期学校及第二课堂为由具备循证知识的研究生主导的循证理念及知识的学习。
 
 各课程应用方案设计之后,首先由课程组教师进行内部讨论,从对教学的意义、与教学的融合度、可行性、预期的成效等方面进行论证。随后,组织护生代表进行护生角度的讨论,包括对整个设计、教学材料、教学形式、教学考核多方面进行讨论。最终根据双方意见及建议,进行修改、确定设计案。
 
 三、各课程组全面组织应用最佳实践指南确定方案和教学资源之后,各指南应用课程组于2017年秋季和 2018 年春季两个学期开始按照各自方案全面实施。
 
 双语课程“护理实践 1”课程组通过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讲授《促进以患者为中心的学习》中的推荐意见[6],授课对象为大三护生,通过情境教学法及护生小组护患角色扮演,帮助护生掌握推荐措施的应用。
 
 外科护理学、护理学基础、护理心理学 3 个课程组将《促进以患者为中心的学习》指南相关理论和方法转化为“以护生为中心的学习”,应用于教学评价及实践课程。外科护理学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三护生,在其情景模拟教学的设计中,从护生因素、教师因素、教学实践以及教学评价 4 个方面充分应用指南中的推荐意见;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二护生,以指南中的 4 条推荐意见为指导,与护生沟通交流后,全面对其形成性评价方案进行重新设计,如采用护生偏好的微信平台进行平时测验,鼓励护生团队合作的小组合作式操作视频考核、自我反思的实验报告以及多种形式的小组自主学习(角色扮演、小组汇报和反示教);护理心理学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二护生,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为“护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并“以护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形式。各课程应用的推荐措施见表 1。
 
 内科护理学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三护生,课程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的教学中对《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的评估与管理》的开发背景、团队及主要内容作为授课内容进行讲授。
 
 社区护理学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三护生,课程组在“社区慢性病护理管理”一章的教学中开展了情景模拟课,主题是让护生模拟对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进行家庭访视,其访视内容及指导原则源自于《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的评估与管理》。
 
 健康评估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三护生,课程组在“疼痛评估”的教学中引入《疼痛的评估与管理》指南,讲解指南中疼痛评估的相关内容,并给护生完整指南的电子资源,便于护生课后进行自主深入的学习。护生在课后完成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应用指南中的疼痛评估流程完成一个给定病例的疼痛评估角色扮演,并录制视频,同时对本组的评估过程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
 
 四、效果初探及思考1.扩充了护理前沿内容,帮助师生树立了循证理念,初步培养了评判性思维:在对应用的课程进行首次授课时,向护生介绍了关于循证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如什么是证据,什么是指南以及本次授课引入的指南定期更新等;在课外阅读和课上讨论的各推荐措施均基于可获取的最佳证据,使得护生对教学资源的科学性和及时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有助于护生树立循证理念,并且增强了对此指南中推荐措施应用的信心。从教师角度而言,教学内容基于不断更新的证据,教学的信心自然也得到增强。同时,在选择、研读指南及将指南融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循证理念也得到了强化,师生的评判性思维转变初现端倪。在其他课程的备课过程中,教师能够自发参考最新指南。如学院教师在 2017、2018 年度校级教师讲课比赛中,4 名参赛选手均在所授课程中增加了相应的循证教学资源,以支撑授课内容,并且最终获得了前四名的优异成绩,其中 2 名特等奖。另外,护生方面的评判性思维有所建立,如部分学生针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并主动咨询教师是否存在最新证据,个别护生还会主动自行查询相关的指南。
 
 2. 指南指导的课程设计能够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护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在整个课程设计中,包括教学环境的准备、课堂核心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采用指南中的相应推荐措施,鼓励护生参与教学设计,听取其合理意见,并将其融入教学之中,极大地调动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外科护理学课程的情景模拟教学环境准备主要原则是为护生创建一个愿意学的环境氛围,护生要熟悉情景模拟教学区域和 Simman 3G 高仿真模拟人,与此同时,通过课程座谈会和病例讨论会使师生建立合作关系。
 
 此外,用于情境模拟教学的原始案例大部分均由护生见习时所收集,后期根据教学目标遴选后加以修改编制。护生在进行考试时,得知自己收集的病例得以采纳,成就感油然而生,由此便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之中。在“护理实践 1”的课程中,健康教育角色扮演的主题是由护生自主选择,这可以激发其兴趣,同时根据前期护生建议,将小组讨论安排在课堂之上,避免了课下讨论的低效散漫。课程组教师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的指南应用,包括情境模拟、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等,为护生提供讨论和应用所学循证资源的机会。“护理实践 1”课程组教师发现,通过角色扮演,护生在对患者进行指导或健康教育时,与上一级护生相应部分的表现相比,护生参与度高,方案融入指南中的部分推荐措施,更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结构性。护生亦反馈,通过学习和以角色扮演应用指南,不仅学到了一些技巧,而且深刻地认识到健康教育原来不只是简单地告知疾病相关的知识,因此,指南中的健康教育技巧推荐措施的融入非常重要。
 
 3. 指南指导的评价方式灵活,能够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护生的学习效果:基于“以护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评价并不以平时测验为主,而是以护生学习前后的各种能力为考察点,如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课程组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式操作视频考核,对安全性高的护理技术操作采用护生自主课后录制操作视频,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传视频及小组对该操作视频的评价。教师按照评分标准对护生上交的操作视频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及护生操作中存在的不足反馈给护生。这种考核形式不仅能记录护生的操作过程,便于护生自己及与教师之间的反馈,也可以与护生和老师分享学习的进步,这不仅有利于护生自己学习的跟进,而且教师也能及时通过录像反映出护生护理技术操作的掌握程度,便于针对性地给予纠正。这种形式也可使护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能激励督促护生自主学习,帮助护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再如外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以护生反思为主线,通过护生的引导性反思记录和对临床问题的应答记录,结合教师对于教学过程中护生各个方面的评价,再结合临床教师给予护生的表现评价,综合客观地反映出情景模拟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将 3 部指南应用于课堂及实践课程是可行的且取得了初步的效果。在指南的引入过程中,初步培养了护生的评判性思维,树立了师生的循证理念。将指南中“以患者为中心的学习”相关理论和方法转化为“以护生为中心的学习”,并将此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应用,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为“护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并“以护生为主体”的课堂,这有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进知识的理解程度,使评价方式更灵活,真实客观。同时,将另外两部指南的核心内容补充到教学中,帮助护生了解了较教材更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具体如下。(1)该研究应用的指南发布日期为2012—2013年,整个获得授权翻译,设计方案及配合课程开课时间实施的周期达到 3 年之久,而由于新的证据不断涌现,使得指南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但在进行应用时,尚在 5 年之内。根据 WHO对指南更新的时限为 3~5 年的要求,本研究所应用的指南尚可接受。(2)本文为经验性报告,并未经过科学研究验证。(3)由于本文为 3 部指南在 7 门课程中的应用,并且采取了多种教学形式,包括情境模拟、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等,很难将每门课程都为读者提供应用的信息,但尽可能将其最突出的应用过程及效果进行呈现。明确将最佳实践指南应用于教学是可行的,受欢迎的,并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思路。下一步研究将要深入地进行科研设计,采用客观的评价方式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作者贡献声明 文章的选题、构思与设计为郝玉芳、周芬,论文撰写为周芬,指南应用为周芬、郭红、刘宇、岳树锦、金宁宁、苏春香,文章质量把控、审校、文章整体负责为周芬

 

本站旨在介绍医药卫生健康相关的研究进展,护理研究进展和信息,不作为诊疗方案推荐和临床护理技术推荐。如需获得诊断或治疗方面指导,护理技术操作及护理规范操作,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或者获取技术指导。声明:本文以上资源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平台所有转载文章均为传递更多专业知识,服务大众,并明确标明来源或者作者,荣誉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以上内容仅用于服务公众分享学习,不代表此公众号意见,如若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电话:0717-6299973,邮箱:gongxuejiaoyu@163.com),我们将充分尊重作者或单位的意见处理或删除,谢谢!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资讯

在线留言

WRITE A MESSAGE TO US

留言应用名称:
客户留言
描述:
验证码